您的位置: 首页 >教育科研>科研动态>详细内容

科研动态

悠悠菊韵,悦赏菊趣 ——记南沙幼儿园中班组“菊花”课程微故事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-11-08 14:55:55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秋意渐浓,

树上的叶子从枝头飘落,

美丽的菊花向阳开放;

淡淡的清香,

涂抹着天高云淡,

金黄、艳红、白淡紫,

一场美好的邂逅悄然而至。

“菊香添秋色,菊花醉金秋。”香山4A旅游风景区的“‘香’遇香山金秋花艺节”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,为更好地利用家乡资源,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体验丰富的家乡文化,感受菊花的千姿百态,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,借此契机,张家港市南沙幼儿园中班组开展了以“悠悠菊韵,悦赏菊趣”为主题的课程活动。

赏菊前奏曲

老师轻轻俯下身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,课程故事也就由此而生……

“轩轩,我去香山公园里看见了很多的菊花,有好多漂亮的颜色。”

“是的,我听妈妈说香山那里有菊花展,每天都有很多人去那里。”

“那里的菊花有黄的、粉的、紫的,很漂亮,而且它们的样子也不同。”

“我还没去看,好想和妈妈一起去看一看。”

“我也是,回家我和爸爸说了带我去看菊花展。”

……

通过倾听孩子们的对话,中班组老师发现小“南南”小“沙沙”对香山菊花展的兴趣十分浓厚。为更好地支持活动的开展,教师通过开展谈话、讨论等互动,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。

我们的思考:

虞永平教授说过:“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,就在儿童的行动里,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。”基于儿童立场,尊重孩子需要,以原有经验和偶发事件为切入点,择取其中的教育价值,共同开启一场秋菊之约,探索秋日里的“诗意”。

赏菊进行曲

与菊相逢,甚是欢喜。孩子们带着探索的好奇心,迫不及待地走进香山一探究竟。在五颜六色、形态各异的菊花丛中,孩子们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,有的忍不住伸出小手摸一摸,有的不禁俯身下去,细细端详起朵朵菊花,还有的配上了好看的动作和菊花来张大合影,快乐满足洋溢在一张张小脸上。

我们的思考:

幼儿的一切认知来源于生活。在大自然中,孩子们亲身实地观察探索,发现菊花的不同品种,了解其丰富多彩的造型,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,爱家乡的情感也得到萌发。

赏菊探秘曲

识�菊

原来,菊花家族有很多的成员,它们都有哪些颜色?花瓣又是怎样的?……带着问题,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和爸爸妈妈对菊花开展了一次“菊花大调查”,从它的颜色到用途,从实地探索到多媒体查询,丰富了孩子对于菊花的初步认知,在同伴共享中也进一步了解菊花的秘密。

我们的思考:

“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。”秋日里和菊花的相遇,是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的自然秘密,只要有一把“发现”的钥匙,就可以找到很多“宝藏”。孩子在和爸爸妈妈、老师三维一体的多向互动中,对于菊花的种类、花瓣等有了更深层次的经验储备,为后续的活动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品�菊

一花一世界,品一味菊,享一刻悠。孩子们在品茶区开启了关于菊花茶的话题。

“菊花可以泡茶喝的,在家里我妈妈弄过的。”

“之前我妈妈身体上火时就是喝菊花茶败火。”

“对,可以去火,菊花茶还可以治感冒。”

“菊花还有哪些用呢?我们去请老师帮帮忙。”

“那菊花茶是什么味道?我也好想尝尝呀!”

“那我们可以在品茶区这里泡菊花茶,这样就可以尝到菊花茶啦!”……

千姿百态的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,而且药食兼优,有良好的的保健价值。通过讨论交流,我们遵循孩子们的想法,在品茶区与菊花进行了美妙的“约会”。

我们的思考:

幼儿一日活动皆课程,一日生活皆教育。从孩子的兴趣和最近发展区出发,提供儿童友好的环境,观察和支持他们的游戏行为,促进他们无边界学习的达成。在议一议、动一动、尝一尝中提升对菊花茶的经验,在一定程度上还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。

创�菊

“老师,香山的花艺节结束后,没有菊花怎么办?”

“可以用眼睛多看看,把菊花的样子记下来。”

“还可以把菊花的美放在心里。”

“那怎样做可以让大家更好的记住看过的菊花?”

“用超轻粘土做很多颜色的菊花。”

“可以用彩纸。”

“我们一起来试试吧。”

……

参观完菊花展,绚丽多彩的菊花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,对于孩子的问题,教师鼓励他们进行互相讨论并适时引导。瞧,小“南南”小“沙沙”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菊花的小欢喜。

我们的思考:

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提出: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,引导幼儿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,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。孩子们通过用不同的材料和搓、撕、贴等技能进行了多元创作,菊花丰富多样的造型也被展现地淋漓尽致,动手等能力也得到了无形提高。

陶行知先生提出:“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,一切课程都是生活,一切生活都是课程”。在本次活动中,基于儿童视角,以倾听为起点,了解孩子们的所思、所想、所感;以游戏活动为载体,寻找教育契机,架构孩子对菊花的认知,提升他们参与后的获得感。老师和孩子,进行了有效的师幼互动,达到了同频共振的良好样态。他们彼此沉浸在这静谧美好的季节里,用独有的方式记录着这一份属于花的秋天,同时也从识菊到寻菊之意的过程中,萌发了爱自然、爱家乡、爱祖国的情怀!

撰稿:江芳

一审一校:尹春迪

二审二校:蔡玉婷

三审三校:刘丽霞


终审:南幼电教组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